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都是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的民族精英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以及后来的傅斯年,李济,李四光等人都是留学西方社会的民族精英人物他们与现在提及的所谓“殖民思想”应该有一定联系,如果按照一般的认知他们应该是接受第一批殖民思想的人。但是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以及后来的傅斯年,李济,李四光等人都是留学西方社会的民族精英人物他们与现在提及的所谓“殖民思想”应该有一定联系,如果按照一般的认知他们应该是接受第一批殖民思想的人。但是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20世纪初的北京,在思想与文化上可谓风云际会、异彩纷呈,引领着中国社会思潮的走向,主导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1912年2月,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同年4月孙中山辞去民国大总统职位,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开启了十六年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北
视频的拍摄时间是1934年4月4日,画面里是在上海举办的儿童节的热闹场景,从后期上色修复后的画面镜头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前来参加儿童节的不只是有孩子还有家长,单单是看她们身上的穿着打扮,大家应该就可以猜个大概,这些人在上海一带基本是属于富人的阶层,比如镜头
或许今年我们可以换一种致敬方式——不用祝教师们节日快乐,不强迫他们“非升即走”就好。“非升即走”的量化考核机制正在吞噬教育工作的本质意义。青年教师从踏入校园那一刻起,就被抛入了一场以论文、项目、课时为计量单位的生存竞赛。每学期必须发表多少文章,每年必须申请到多
清晨,班级群、朋友圈里的声声祝福,或许会将你拉回那段青葱时光——粉笔屑飘散的午后,黑板上未擦尽的习题,同桌的窃窃私语,还有那个站在讲台上,仿佛胸怀整个世界的身影。
图|物道 ©物道君语:“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这几年,美学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大到电影节的海报、知名建筑,网友们的群嘲太丑。小到街头的招牌,引发“中国式审美太可怕”的讨论。豆瓣上有个话题是“你接受过的美学教育”,很多人都说,学生时代几乎没有美学教
蔡元培是20世纪红学流派“索隐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路,至今仍值得深入探讨。